0571—87099807
导航
导航菜单

2019考研政治史纲部分核心考点(二)

返回列表

(3)失败标志、原因与教训:

1. 标志: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 原因:封建性、依附性、腐朽性

3. 教训: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不能救中国。


4. 甲午战争:

(1)重要战役:

黄海海战

(2)意义与结果:

1.《马关条约》的签订: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设厂,产品免征一切杂税。

2.结果: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发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5. 戊戌变法:

(1)大致经过:

1. 前期活动:

①1895年康有为上书(公车上书)。

②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伦》

③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报国会。

④办报纸:梁启超上海《时务报》,严复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⑤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⑥第一次论战:

内容:三个要不要: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工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帷幕随之拉开。

2. 中期进行:

1898年光绪皇帝宣布开始103天变法。

内容:

①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②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③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④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3. 结果:

1898政变,皇帝软禁,变法失败。

 

(2)失败原因与教训:

1.意义:

①爱国救亡运动;②政治改良运动;③思想启蒙运动;④改革社会风俗

2.原因:

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过于弱小(不敢发动群众、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

3.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6. 辛亥革命:

(1)大致经过:

1894年孙中山上书—1894年建立兴中会(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1911黄花岗起义—1911武昌起义(文学社、共进会)—1912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袁世凯复辟—1917护法运动失败

 

(2)主要人物与理论: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革命才能救中国。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示钟》,《猛回头》。

同盟会:《民报》、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缺点:没有提出反帝,放走了大量汉族地主;民权(创立民国),缺点:没有体现基层群众的权利;民生(平均地权),缺点: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次论战:

双方:革命派与改良派;内容:三个要不要: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3)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1. 意义:

①推翻了清王朝,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②建立了共和体制,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

3.社会变革与亚洲解放事业发展。

2. 失败原因:

①根本上说: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双半社会行不通。

②革命者自身的问题: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彻底发动群众;没有坚强的政党。

3. 教训: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救中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

(1)重要事件:

①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②主要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与北京大学


(2)主要内容:

口号与内容:德先生(资产阶级民主精神与思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赛先生(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与知识)


(3)性质与意义、局限:

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②重大意义:思想解放运动+知识分子的西方思想洗礼+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条件

③局限: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所以资产阶级思想不能给中国人民提供方法;只有改造国民性,但是没有社会实践对社会环境进行改造;形式主义片面的看问题;局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和工人结合。


2.十月革命:

(1)1917年十月革命的启示:

三个启示: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2)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

四篇文章: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五四运动的爆发:

(1)大致过程:

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利)—5月4日开始学生运动(中心:北京)—6月5日开始工人声援学生罢工(中心:上海)—6月28日直接目标达成,巴黎和会中方未签字。


(2)历史特点:

①反帝反封建(彻底的):不是指完成了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和不妥协。在五四运动时,人民逐渐理性的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而不是单纯的排斥。

②群众运动。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意义: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党的诞生:

(1)前期准备:

①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1.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2.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3.部分原同盟会活动家。

②特点: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与第二国际划清界限2.注重从实际出发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分子结合。

③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

1.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发挥作用;

2.民主与科学有了新的含义:民主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科学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开始了反封建思想启蒙工作:转向了反对封建制度;上升到人民群众的解放;从批判转向了实践。


(2)过程与意义:

①过程:

1. 早期活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去工人处宣传和组织;建立共青团;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2. 1921年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确定名字为中国共产党。

3. 1922年二大立纲: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

1. 坚实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2. 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 纲领和目标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4. 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运动

习近平的三个深刻: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与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③优势与不足:

1.优势:思想基础好+阶级基础好。

2.不足: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和实际结合,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5.国共第一次合作:

(1)大致过程:

①前期:

1.在二大制定了最低纲领后,中国共产党发展了群众路线。

2.群众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香港海员罢工—1923京汉铁路罢工。(孙中山认识到中共是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要统一战线)

3.第一个农协:衙前农民协会。

②中期:

1.1923年三大:决定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

2.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3.1924年工人运动复兴,五卅运动掀起全国范围大革命高潮。

4.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编国民革命军。

5.进行了北伐(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

③后期:

1926年中山舰事件,1927年412反革命事变、715反革命事变后大革命失败。


(2)特点、意义、性质以及其他的一些细节:

①特点:

1. 党内合作形式。2.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党一大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②之所以叫大革命的原因:

群众动员更广泛,斗争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社会内涵更加深刻。

③中国共产党所作的贡献:

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第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第二,提出、组织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④失败原因:

第一,客观原因。三个由于: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第二,主观原因。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向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国际因素。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⑤经验教训:

第一,党要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第三,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要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第四,在中国,要革命就必须掌握武装。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6.十年内战时期:

(1)大致经过:

1.1927年八七会议:

第一,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反动统治的重要基础,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的根本问题。

第三,瞿秋白上台。

2. 三次起义:

南昌起义(开端)、广州起义、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井冈山根据地)。

3. 根据地建设与4次反围剿: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 进行土地革命:

①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错误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

② 1929年《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但《兴国土地法》仍规定没收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对所分得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③ 1931年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④ 制定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5. 进行长征:

长征过程:略。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为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

长征的意义:

第一,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保存了革命力量,使我们党找到了新的落脚点,找到了新的出发点。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

第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6. 迎接全民抗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系统的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批判关门主义,阐述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思想、组织方面的探索:

1.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发展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三本书《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继续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农村为中心。

2.古田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3.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4.三次左倾错误: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①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②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③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其主要错误是:

第一,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国势力。

第二,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第三,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第四,在军事斗争问题上,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第五,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7.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日本的侵略:

①日本侵华的开始:1931年918事变,入侵东北。

②1935年华北事变,进一步入侵华北。

③1937年77事变全面侵华的起点。

④1938年进入相持阶段后,“以战养战”、“以华制华”,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对共产党采取扫荡。

⑤1944年豫湘桂战役,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2)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① 918事变后,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国际上采取绥靖政策。

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了时局扭转的枢纽,十年内战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实现。

③ 1937年,国民党发布《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发布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④ 从1937年开始,国民党展开淞沪、忻口(国共合作)、徐州、武汉等会战。

⑤ 台儿庄大捷等战役,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梦想。

⑥ 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变为消极抗日。

⑦ 皖南事变等“摩擦”。

⑧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大溃败,使得国民对国民党失望。

⑨ 1945年《波兹坦公告》,敦促投降,提出归还台湾;9月2日日本投降。日本归还台湾,完全胜利。


(3) 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①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上一篇下一篇


  

新浪官微

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Email:450175058@qq.com

电话:0571—87099807

QQ:450175058/ VX:18368113036

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云展路10号龙轩大厦B座

COPYRIGHT © 2022 优塔教育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1101号

联系我们
 求学热线
0571-87099807

微信公众账号